樟子松:防风治沙的功勋树
三是抗旱本领强。树冠稀疏,针叶稀少而且短小,针叶表皮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皱褶的凹陷处,树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这些特征可以减少地上植株水分蒸腾。其根系发达,能充分吸收土中的水分。
四是根系着生团状或分枝状菌根。在共生菌的作用下能增加对水分、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的吸收能力,促进其茂盛生长。
具备如此优良特性的树种,特别是沙地型樟子松的沙生性,正是饱受科尔沁沙地风沙侵害的“沙窝子”彰武县所亟须的。
治沙专家们把樟子松视为防风固沙、改良沙地的“好苗子”,对樟子松寄予厚望。随着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防沙治沙科研机构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现为沙地所)在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成立,人们便开始在滚滚黄沙的章古台引种樟子松固沙造林。
第一年造林因为没有经验,几乎全军覆没。原因是在原产地,樟子松冬天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保温、保水又免受风吹刮。但彰武的冬天非常干旱缺水,风沙又大,只有两株被沙子埋起来的樟子松幸存。正是这两株存活的树苗,给予了人们希望和启示。
第二年冬季,人们为新种下的樟子松树苗盖上防寒土,直到翌年4月下旬才把覆土除去。那批樟子松终于安全越冬并开始正常生长,开创了樟子松造林治沙的先河。
樟子松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章古台樟子松固沙造林重点试验示范基地的沙地上,曾先后栽植针叶和阔叶树种30多种,唯有樟子松能适应沙地不同部位的环境条件。即使在条件最差的丘顶也能生长。1967年是章古台地区较干旱的年份,6月份固定沙地0—125厘米深的沙层含水量仅为2%—3%。12年生的落叶松因干旱大部分死亡,杨树等阔叶树叶片枯黄或部分脱落,只有樟子松仍然正常生长。
另外,有10年生油松遭受松针锈病危害,而邻近的樟子松受害较轻;其对松梢螟危害的抵抗能力也强于油松。辽宁南部地区,曾发生过赤松和油松大面积遭受松干蚧壳虫危害,唯独樟子松未发现受害。
人们以行之有效的“培土保护樟子松苗越冬”的造林技术、“以樟子松为主的乔木挡沙、以灌木草本固沙”的绿植配置方式,年复一年地造林治沙。由专家学者和彰武人民组成的治沙大军,一代又一代地接续奋斗,经过70多年的努力,全县境内土地沙化面积从最初的524万亩减少到目前不足200万亩,构建了以彰武为核心的千余公里阻沙林带,有效遏制了科尔沁沙地南侵,并将沙地南缘向北推移13公里。
樟子松成为阻击科尔沁沙地南侵的先锋树种。彰武的樟子松造林治沙经验,被推广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樟子松也陆续被推广种植于华北和西北的半干旱风沙区。自2011年起,辽宁省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启动实施以樟子松为主的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基地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主攻困难立地荒山造林。目前,已完成造林100多万亩,在辽宁、内蒙古600公里交界线上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在保障基本农田建设和农民生活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樟子松生长快、耐干旱、耐瘠薄、耐严寒、抗风沙、抗病虫害,树形挺拔矫健,四季常青,被誉为防风治沙的功勋树。刘璐摄
榆林治沙的功勋树种
在陕西榆林城区北郊的红石峡沙地植物园里,有一片特殊的樟子松林。1964年,榆林从樟子松原产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引进栽植了1.3亩200多株樟子松,现存活77株,且长势良好,树体最高的达15.1米,胸径最大的为33.5厘米。
这片樟子松林,面积不大却意义非凡。这是西北地区引种最早并获得成功的樟子松林,不仅结束了榆林沙区没有常绿乔木的历史,成为榆林防沙治沙的“功勋树”,而且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防沙治沙生产实践,被推广到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
确定樟子松为治沙造林的首选树种,源于此树具有众多的优良特征,如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能够在沙漠里较好地生长,且四季常绿,冬天枝叶能够起到防风作用。此外,樟子松还通过长年生长悄悄地改变着脚下的沙土。在红石峡沙地植物园里的这片樟子松林,部分沙土结皮层非常明显,极类似典型的森林土壤,就是樟子松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
随着一代又一代治沙造林人的艰辛努力,榆林的樟子松从当年的一株株幼苗生长为现在的一片片林海,尤其是出现了一个个万亩、数十万亩的樟子松基地,造林总面积已逾150万亩,并仍以每年新增10万亩的规模在扩大。绿色增多的同时,是荒沙日渐减少。榆林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目前的33%,率先在全国实现由“整体恶化”到“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使陕西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创造出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的绿色奇迹。
妙用无穷的重要树种
樟子松是一种极其耐寒的树种,能在零下5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下生存。它们树干通直圆满,出材率高。心材红褐色,气干密度为每立方米422千克,密度适中,变形系数较小,不会变形翘曲,材质细腻,纹理直,易加工,耐腐,非渗水性,广泛用于建筑、枕木、电杆、船舶、器具、家具、室内装饰及木纤维工业原料。
此外,樟子松木材经过防腐处理后易于油漆和染色,是我国防腐木的主要原材料。樟子松防腐木能有效防止霉菌等微生物滋生和白蚁蛀蚀,抑制开裂,使用寿命长达40—50年,常用作户外木地板、户外木建筑,很多公园和旅游景区的水榭回廊、木座椅、凉亭等,都是用樟子松防腐木构建的。樟子松木材在木材界广受青睐。
人们在樟子松林下歇憩漫步。余昌军摄
樟子松花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黄酮、脂肪酸等,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传统食品和保健品。松花糕、松花团子、松花酒这些传统食品中都有松花粉成分。樟子松种子可榨油,树皮可提取栲胶。
樟子松针叶含粗蛋白与禾草相当,含粗脂肪5%,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为每千克198—344毫克。据测定,一公顷的樟子松产干枝14.27吨、干叶7.9吨,可加工成松针粉。在猪、牛、羊、兔、鸡等牲畜饲料中加入5%—10%比例的松针粉,可显著提高牲畜生长量和生殖能力。
樟子松针叶可入药,树干可割树脂,树脂含有抗菌、消炎、驱虫功效的成分,可通过蒸馏树脂方法提取松节油。
松节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之一,广泛用于油漆、催干剂、胶黏剂等工业品制造。松节油还兼有药用,是治疗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及跌打扭伤等的外用膏贴和药油的成分之一。树脂又可作熏香料,有驱蚊消毒作用。
樟子松木材含有樟子松羧甲基纤维素,用于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是自身重量的300倍。这种高吸水性树脂,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建筑材料、环境保护、农林业及食品工业。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